思考會消耗體力
<資料來源:百科知識97.6.23>
人腦是一台二十四小時工作的機器,當一個人思考的時候,大腦內的數百萬個神經元會相互傳遞訊息,並把大腦的指令傳遞到身體各個部位。這些神經元工作的時候當然需要「燃料」,據測算,他們每天消耗肝臟儲存血糖的百分之七十五,而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二十。
神經元消耗能量有他獨特的方式,首先大腦毛細血管壁附近的星行膠質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豐富的葡萄糖,並將這些葡萄糖轉換成神經元可以吸收的形式。神經元利用這些能量生產神經傳遞素,並形成「思想」。
大腦思考的越多,其神經元需要的葡萄糖就越多。除此之外,大腦為了生存,每分鐘須要零點一卡路里的熱量。
專心放空,讓腦功能極大化
「打坐對腦部有很大的好處。」、「打坐,其實是一種腦部的訓練」
為什麼打坐可以養腦?擁有二十多年臨床經驗的朱迺欣醫師解釋,抵抗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靜」,打坐的目的就是要讓腦部靜下來,靜下來時想事情比較清楚,容易看到事情真實的一面。
再以科學角度來看,朱醫師去年為國際知名神經學家奧斯丁(James H. Austin)的著作《禪與腦》(Zen and the Austin)完成中譯本,這位奧斯丁教授是國際知名神經學家,也是朱迺欣醫師在美國研究神經醫學的啟蒙老師。三十幾年前,他到日本京都擔任客座教授時接觸到打坐,從此一頭栽進禪的世界,致力用科學的方法來鑽研禪與腦的關係。奧斯丁教授研究發現,打坐確實讓腦部產生變化,這種改變會加強腦部對外界刺激的感受,並增強專注力與洞見的頻率。
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研究人員就曾經針對十個疲倦的受試者分別進行四十分鐘的睡覺、打坐、聊天與閱讀實驗,結果發現,進行打坐測試的人可以很快進入最佳狀態。
忽略腦部保健,恐衍生身體疾病
養腦、健腦,不只是有助於思考與記憶,朱迺欣表示,現代人愛談養身,其實,養生不如養腦,因為腦跟全身都有關係。
舉例來說,吃東西時,常會聽人說:「今天沒胃口。」吃不下,很快全身毛病都會一一出籠。其實「胃口」的欲望,靠腦控制,朱醫師說:「腦有問題,就會沒有胃口。」他很憂慮地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人類將來可能要靠藥物來過生活。」因為現代人不愛喝白開水,多喝刺激性的提神飲料,這雖然是現代人解除壓力的方法,但嚴格講起來,這些都是廣義的藥物,都在刺激腦部。
短期壓縮腦力,好像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事,但是有一顆健康的腦可以長期利用,哪一項獲利最大?聰明的你,應該知道什麼如何選擇。
以動鍊腦 成人腦也有可塑性
庚醫院榮譽副院長朱迺欣提醒,腦部具有終身可塑性,新研究顯示,不只兒童的腦部可以改變,成人也有極高的可塑性。
學習原則:不斷學習事務可以活化腦部,例如喜歡彈琴的人,腦部會有一塊是因為彈琴而活化出來的部分。
環境原則:以實驗室的老鼠為例,待在放有許多遊戲物品籠子內的老鼠,腦部很明顯的比待在什麼東西都沒有的籠子的老鼠,重量較重,顯示腦部會因受到外在環境刺激而發育較好。
<資料來源:www.30.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