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癌症是一種人類疾病的這個觀念,我充滿高度質疑。因而,我將進一步說明癌症根本不是病。許多被宣判「癌末」的患者確實違抗了醫生的醫療後,癌症完全獲得緩解。喬治-是一個腎臟患者,喬治一年前因癌症失去了一顆腎臟。在進行手術後,醫生們給他一張「健康清單」(意指他的身體變健康了)。他們用了眾所周知的「我們把它全部清乾淨了」(we got it all)來告知喬治。然而數月之後,他的第二顆腎臟也開始布滿癌細胞,而他們所能給他的唯一「合理的」忠告,就是要他妥善處理後事,那裡的醫生「給予」他三個星期的壽命。根據他們的說法,他的癌症相當嚴重且已擴散,施行任何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助益不大。


   


        很幸運地,喬治還活得好好的。由於完全違反了醫生對他的死亡宣判,喬治覺得一定還有其他事可做,至少可讓他多活幾個月。在針對他的癌症原因做處置的三個星期後,其癌細胞縮小成一個很小的微粒,且當他在六個月後再度到那家德國醫院進行大型檢查,竟然完全找不到癌細胞了。十五年後,喬治仍然享受著良好的健康狀態,腎臟也沒有失去任何功能的現象。


   


        喬治的癌症能獲得緩解,並不是因為去治療一個可怕且自我持續的疾病所獲得的結果,也不是個奇蹟。它僅是一個讓身體回復到最自然及正常平衡狀態的簡單步驟,喬治就這樣輕易地終止了其身體必須為生命奮戰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他透過對生命中包括身體在內的所有面向負責,而治癒了自己。我們從喬治的經歷學到一件事,唯有停止戰鬥才能獲得真正的療癒,如我們所看到的,戰鬥會防礙真正的治療。


   


        不論癌症發展到何種程度,癌細胞都無法在不透過任何人的狀態下生存。如果有人成功地治癒他的癌症,一定有其療癒機制,就像癌症的形成一定也是某種機制所致。當你被診斷出有癌症時,或許無法改變這個診斷,但你確實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具毀滅性的結論,就像喬治一樣。你接受癌症的方式,以及在診斷之後所選擇的處置方式,是決定你未來健康的最有力,或最缺乏的因素。


   


        提到「癌症」,無論是專家或門外漢,都一致認為它是一個疾病殺手,對現今大多數的癌症病患及其家屬而言,癌症是一種有著悲劇性結果的疾病。癌症變成了極度折磨,痛苦和死亡的同義詞。這個認知不斷地延續,以致忽略了事實上有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的癌細胞,會在出現後又自行消失。人體在每一天中,都會製造出百萬個癌細胞。有些人在短暫的極度壓力下,會比平常製造出更多的癌細胞,且聚集成團。但當他們感覺較好時,癌細胞就會再度消失。根據醫學研究,DAN的強力抗癌物──白血球間素2(Interleukin-I I ),在身體及精神上受到壓迫時分泌會下降,而當人們放鬆或快樂時,會再度增加。白血球間素2的分泌低下,會增加癌症發生率。不過,通常人們只需放鬆身心,因此大多數的癌細胞就會自行消失,而不需任何醫療的介入。就在此刻,數以百萬走在路上的行人,一點兒也不知道他們的身體裡正帶著癌細胞。同樣地,也有數以百萬的人們,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癌症自然痊癒。總括而言,自然消失的癌症,比被診斷出來和治療的癌症還多。


   


        事實是,只有非常少的癌症會變成「末期」或甚至被檢測出來,有很大部份的癌症是直到屍體解剖時才被診斷出來或發現。很典型地,這些人不是死於癌症,他們甚至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來讓醫生對他們下任何癌症常規檢查的醫囑。下面這個事實也許會讓每個人瞪大眼睛: 屍體解剖發現的甲狀腺癌、胰臟癌和攝護腺癌案例,是被醫生檢查出來的三十至四十倍。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在一九九三年刊登了一項研究,顯示早期的篩檢往往導致非必要的治療。理由是什麼? 因為,雖然解剖後發現有百分之三十三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卻只有百分之一因此而死亡。在七十五歲之後,半數的男性都會有攝護腺癌,但只有百分之二的人會死於這個疾病。新的官方建議(二00八年八月),呼籲腫瘤科醫師不要再替七十五歲以上的患者治療攝護腺癌,因為對他們而言,治療所帶來的傷害比不治療好。


   


        不過需注意的是,這些低死亡率只適用在那些沒有被診斷出癌症,也沒有接受任何癌症治療的人身上。然而,當癌症被診斷出來且加以治療時,死亡率卻顯著地提升,這清楚地顯示了誰才是兇手。一旦被診斷出來,絕大部份的癌症不會有自我消失的機會,它們會突然被大量的致死武器瞄準,例如化療藥物、放射線及手術刀。「沉睡中」的腫瘤並不會對身體造成真正的傷害,將它們喚醒並不會使身體產生強大的防禦力,反而使其變得具有侵略性,就像無害的細菌被抗生素藥物攻擊時,最後演變成連常規醫療方式都無法消除的超級細菌。當你需要強化身體最重要的治療系統──免疫系統時,卻讓自己接受實際上會削弱或毀滅免疫系統的放射線治療,實在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癌症患者常是被診斷結果嚇壞了,於是他們把自己的身體交給那些切//毒等醫療方法。


   


        最迫切的問題不是:「我的癌症到第幾期或多危急?」而是「我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才不會讓我的身體處於必須為生存而奮戰的狀態?」為何有些人會像感冒一樣安然度過癌症? 是因為他們比較幸運,或是有任何可以啟動自癒的機制? 同樣地,阻止身體癌症自癒的背後因素又是什麼? 它讓癌症變得如此危險,究竟它是否真的這麼危險?


 


        這些疑問的答案都在癌症患者的身上,而不是在一個特定的癌症「惡性程度」或它被診斷出來時「發展的期數」上。你相信癌症是一種疾病嗎? 你很有可能會回答:「相信」,這是數十年來醫療產業及大眾傳播媒體灌輸給大家的觀念。但最重要卻不曾被問過的題目: 「你為何認為癌症是一種病?」你可能會回答: 「因為我知道每天都有許多人因癌症而死亡。」我接著會再問你: 「那你怎麼知道是癌症讓人死亡?」你或許會爭辯說,大多數有癌症的人最後都死了,所以明顯地他們一定是因為癌症而死。除此之外,你也許還會有另一個理由,就是所有的專業醫生都這麼說。


 


        雖然沒有科學證據顯是癌症是一種病,大多數的人仍堅信它是一種病,因為這是別人告訴他們要相信的。至目前為止,這個信念仍只是個以其他人的意見為基礎的傳聞。而這些其他人也是從另外的人那兒聽到相同的「事實」。追朔到最後你會發現,「癌症是一種病」這個「絕對正確」的信條,是從在一些回顧性文章或醫學報告上,發表他們所觀察到的主觀感受和信念的醫生那兒來的。其他的醫生認同他們的觀點,很快地,「癌症是一種惡性疾病、且會抓住人們並殺了他們」,就變成了「既定的事實」。然而,這個事實的本質卻不是真的。現代人聽到癌症後不是被燒、電、切除器官或被嚇死的。






資料來源:



《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種身體的求生機制


阿育吠陀醫學醫師 安德烈‧莫瑞茲(Andreas Moritz)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