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出和了解癌症的物理成因,你首先須要拋棄「癌症是一種病」的想法。癌症只會在我們身體、情緒和精神上,使這些麻木的、受抑制的癌症細胞,只發生在循環通道或管腺被長時間持續組塞時。癌細胞是ㄧ個失去它實行在身體中預設安全平衡和自我平衡的責任能力的細胞。它不履行它的自然責任,癌細胞抓住並吸收了新陳代謝時產生的有害副產品。如同我們將看到的,這些廢棄物無法脫離細胞環境,除非經由癌細胞。正常細胞逐漸退化成癌細胞,是因身體隨機犯下的錯誤。是一種身體創造來自毀滅的致命武器(一種自我免疫的疾病)


 


        在一九00年,只有八千分之一人會得癌症。現在,每兩個人就有一位終其一生可能會有癌症。單單在美國,每年就有將近一百萬人死於慢性病,且多數死於癌症。癌症近年來已超越心臟病,成為死因的第一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了解癌症到底是什麼,會讓它成為一種危險的疾病。


 


       在你長大後生命中的每一天,身體都代謝超過三百億個細胞。估計其中有百分之一在過程中會損壞且癌化。你的免疫系統會去偵測這些細胞,並摧毀它們(用一種高精密的武器),包括T殺手細胞。身體從事「清理工作的能力」,使癌細胞沒有生存的機會。每天製造這些種類的癌細胞對身體自己的生存而言,是必要的;它們確保免疫系統維持足夠的刺激,以維持它防禦和自我淨化的能力的效率和更新率。


 


        為何相同的免疫系統會避免去攻擊為了應付嚴重擁擠而突變的癌細胞: 為何免疫系統能分辨這兩種癌細胞,決定消滅其中一種,同時卻讓另一種不受傷害?


 


        這個重要的問題值得好好回答。我們一般指的癌症,其實根本不是病;它只是一種免疫系統的延伸,用來幫助清除因擁擠而窒息的一群細胞。為何免疫系統嘗試妨礙身體自己所做的、為了預防特定有毒代謝物進入血液而殺死身體的努力? 以環境因素來看,這些癌細胞對身體來說太過珍貴、太有用,因而不能限制它們。甚至當它們進入淋巴管,且被送到身體其他部位時,免疫系統仍嘗試讓它們存活,只要它們還有用。癌細胞不會隨機地在身體裡擴散。它們會待在同樣是擁擠的、缺乏氧氣的地方。


 


        身體內的健康細胞和癌細胞,都穿插著癌症殺手白血球,像T細胞。舉例來說,在腎臟癌和黑色素瘤的案例中,白血球修補百分之五十的癌症,因為T細胞可輕易地辨識出外來的或突變的細胞組織,如癌細胞。你能預期這些免疫細胞會馬上去攻擊癌細胞。然而,免疫系統允許癌細胞補充營養以長成更大的腫瘤,或在身體其他部位發展。癌細胞會生產特殊的蛋白質,讓免疫細胞遠離它們,並幫助它們長大。


 


        為什麼免疫系統要和癌細胞合作,以製造更多或更大的腫瘤? 因為癌症是一種生存機制,而不是病。身體利用癌症以讓致命的致癌物質和具腐蝕性的代謝廢棄物離開淋巴液和血液,進而遠離心臟、大腦和其他重要的器官。殺死癌細胞,事實上會危及身體的生存。


 


        身體只在導致腫瘤成長初期的阻塞被打通之後,才攻擊癌化腫瘤。以癌症來說,或多或少有固定性的擁塞在體內發生,而這個擁塞是另一處的阻塞造成的。氧氣和葡萄糖等營養不再能被運送到它們的目的地,細胞產出的廢棄物也無法被清除掉。摒棄用有毒的藥物或外科手術,去破壞或移除被交通擁塞所影響的細胞,而去探尋阻塞發生的源頭,會是個更有智慧的做法。


 


        我們已分析說,當一般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來進行代謝作用時,就會轉變成癌細胞。沒了細胞的代謝,身體在數分鐘之內就會變冷且沒命。


 


        為了保護某些不須利用到氧氣的代謝作用,雖然遠超乎想像,但細胞須轉變成厭氧細胞(不需氧氣就能生存的細胞),它們能夠利用累積的代謝廢棄物,運送至少能維持身體所需的熱量和能量。去責怪、繼而去處罰這些因本能的智慧而採取這種行動的細胞,是非常短視的。如果你探尋其背後原因,會發現這是為了防止氧氣和其他營養到達細胞的作法。基本上這種阻塞有兩種元素: 微血管壁厚度的增加,以及淋巴管的擁塞。


 


        在人體中,這種阻塞有可能是因為血管壁增厚,妨礙了氧氣、水分、葡萄糖和其他生命所需的營養從血液到達細胞。


 


        血液中的營養會自然地通過血管壁,而進到細胞中,這種過程就是大家知道的滲透作用。在減少它珍貴的「貨物」之後,血液會回到肺、肝和消化系統,以取得同樣的東西。有些營養,諸如水份和氧氣,可自由地通過血管壁,但有些則需要透過攜帶或引導的形式。胰臟細胞產出的胰島素,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當偵測到刺激,包括攝取了蛋白質,以及血液中出現葡萄糖時,胰島素就會被釋放出來。當胰島素被胰臟注入到血液中,它就會從血液中吸收糖分(以葡萄糖的形式),並傳送到肌肉、脂肪和肝細胞中,然後在這些地方轉換成能量(ATP)或儲存成脂肪。這個負責維持整個身體生存和健康的基礎代謝過程,會因血管壁開始增厚而受到干擾。


 


        為何身體會允許血管壁變厚? 是讓你免於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形式的衰敗。


 


        身體裡最重要的液體是血液。它的高速和稀薄能保證身體生計的維持。如果血液變得太濃稠,整個身體,包括心臟和大腦,就會開始面臨氧氣不足及潛在的饑餓。在濃稠的血液中,血小板會遽增且開始黏在一起。這會讓血液通過細小的微血管變得困難,而不能供給身體細胞氧氣和其他養分。如果腦細胞、神經組織或心臟細胞被切斷了氧氣和養分的供應,就會造成各種急性和慢性的疾患,包括心臟病、中風、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腦癌,以及其他附帶的身體問題。


 


        由於血液的重要性攸關生命,身體試著確保讓血液在任何環境下都維持稀薄。事實上,身體利用了無數技術和系統稀釋血液,以防止它變稠的危險。我將只把焦點放在它們其中之一,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血管壁的增厚,而它幾乎未曾被視為是癌症及其他退化性疾患的原因。





資料來源:


《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種身體的求生機制


阿育吠陀醫學醫師 安德烈‧莫瑞茲(Andreas Moritz)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