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領域在過去十年來已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基因不會形成疾病,但是會被環境變化所影響或改變,從在母親子宮裡的最初時刻,到成人生命中的最後一刻。細胞生物學家已經確認了,外部環境和內部生理的狀態及變化,最重要的,我們對環境的感知,直接控制了我們基因的行動。


 


        例如致癌基因,會被其環境、細胞的內部領域和環境影響,導致腫瘤不受控制地生長。致癌基因會影響細胞使用能量及繁殖的方式,例如在某些癌症中,ras gene(一種致癌基因)會發生變異,以及產生一種會刺激細胞過量分裂的蛋白質。了解細胞不是因為對於身為「正常」細胞感到很「無聊」,或因為想要變成大壞蛋而突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事實上,它們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被迫突變,那能讓它們在一個被基因之外的其它因素,所創造出來的不友善、有毒的「腫流環境」(tumor milieu)中生存下來。所謂「腫瘤環境」,就是一個缺乏氧氣且極酸的細胞環境中才會產生癌細胞


 


        為了了解癌症究竟是什麼,我們必須了解: 只有在透過外部環境在細胞內引起的持續性壓力反應,傳遞到細胞上時,細胞才會以一個不正常的方式改變。實際上這代表什麼意思?


 


        身體裡的每個細胞都有能力製造腎上腺素和其他的壓力荷爾蒙,當你面對一個外部或內部威脅時,所謂的威脅包含任何影響,像是阿斯巴甜或味精(MSG)等食物添加物、抗生素或類固醇藥物、通過交通繁忙的高速道路,甚至面對憤怒的配偶或權威人士時的恐懼,以及深深的不安全感。


 


        在這些分泌的壓力荷爾蒙的影響下,正常的細胞功能會受到防礙。事實上,基因藍圖(DNA)接受扭曲的資訊,並因此改變了細胞的基因行為。繼而,DNA產生的化學物質,像是抗癌物白血球間素2,和抗病毒的干擾素(Interferon)就會開始立即且顯著地下降。如果這個威脅壓力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而不是幾分鐘或幾小時,細胞的健康和防禦能力就會受到嚴重的牽連(這種壓力是現今世界中數百萬人的普遍現象)。當被持續折磨了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後,細胞就會無法達成它們正常應盡的責任。


 


        對抗療法將此種細胞因處於長期壓力下所出現的正常反應,稱為「慢性病」


 


        當身體吸收了有害藥物(所有的藥物都有毒,且因此傷害細胞),或出現諸如持續的負面思考、感覺、情緒、行為等壓力,以及缺乏營養素、睡眠不足、缺乏日曬、脫水、或毒物等,均會改變所有六十至一百兆個細胞的行為。當細胞的平衡受到威脅,而細胞必須採取更極端的手段以防禦或保護它自己時,癌症就會發生。最脆弱的細胞最先被影響。由一個正常細胞的基因突變成癌細胞,而造成對身體的威脅,所產生的正常生存反應。




資料來源:


《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種身體的求生機制


阿育吠陀醫學醫師 安德烈‧莫瑞茲(Andreas Moritz)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