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全為延年益壽而努力。為了追求生命力的質與量的增進,人們用盡了方法力求突破。不管怎樣的努力,如何的拼命,也無法增加些許的生命,更無法增進更健康的生活,道理何在? 理由也許很複雜,道理卻又簡單:


      道理就是方向相反且方法不對罷了。




     世界上掌理生命長短最有研究的人群應該歸咎於醫學家們。這些醫學家們由於思想觀念的不同,大約略可以分為,以中國為主的東方醫學,以及以歐美為主的西方醫學,不論是東方的醫學或是西方的醫學,都是或多或少有廣大的群眾做基礎的。東方的中國醫學以經驗為主幹,且以實際成果為依歸。西方的西藥醫學以實證為方法且以科學為基礎。東西對峙倒也各有風光,不分上下。正如其他人類的生活經驗一樣,首先是嘗試,接著是比較,是研究,是分類,是長短,最後乃是去無存菁,擇善固執。能夠存留於世間的也變成了文化的精髓和文明的寶藏了。東方的經驗醫學,淵源長久,歷練不凡,各種方法中竟有如下的順序: 一推拿、二針、三灸、四藥、五刀。西方的藥療醫學,不甘示弱,花樣新穎,卻又名堂眾多而以一刀、二藥、三針、四物理治療為順序。看來這些東西方法之比較研究之下,卻也恰恰相反。在人類經驗中,取長補短,去蕪存菁的方法之下,人們慢慢地覺察出這些方法的異同、長短及好壞。漸漸地人們應該有智慧去選擇最理想,最有益,最可靠及最經濟的方法。不論是從結果來看,或是從方法來看;不管是從生命的立場,或是經濟的觀點來看;或許從學理的觀點,從實際的療效,西藥醫學已經慢慢地令人質疑,逐漸失去光彩了。東方醫學可以說立論較穩,方法較佳,方向正確,歷久不衰。好奇的人們,慢地裡投向東方醫學的主流。在東方的社會裡,由於文化的薰陶及經驗的累積,對於以外科為主流的西藥醫學早已存有敬而遠之,亦步亦退的保留態度。對於東方醫學卻又持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態度,而欲吐還休,裹足不前的觀望心態。在西方的社會裡,由於生活習慣及冒險精神,次次碰壁,頭破血流,轉而投向東方神秘醫學的懷抱。社會各地爭相樹立有氧運動,瑜珈太極,健身運動,無非是對藥物的抗議,對外科的失望而作下最理智的抉擇。人們爭相覺悟,把健康從醫生手中要了回來,生命又從醫院裡面救了出來,而去自立自強,從開刀房裡或急救室中走到運動場上或奧運村裡,生龍活虎般地耀武揚威去過著健康快樂幸福長壽的日子去了。




      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醫學理論之間,嚴格地說: 從生命的觀點來看,現代的醫學是退步的,因為沒有增加生命。不管是中醫也罷,是西醫也好,都有其反省改善之處,對醫學的了解也更多了,對醫生的要求,正確的摩一摩、按一按、推一推、整一整就會百病全消了,那裡用得著大刀闊斧、越割越慘,消極失敗、毫無光彩的外科「提早昇天術」。




      本來生小孩是一件很簡單、很自然的事,大醫院不但小孩生出來後毛病特別多,孕婦們連泌尿系統感染的無妄之災也屢見不鮮,見怪不怪。本來傷皮破肉的傷口只要幾片膏藥即可解決的事,卻要勞動大醫師的大刀闊斧,血肉橫飛,連皮帶骨的給切除了,還要提早昇天去見上帝,不但生命提早結束划不來,且又要傾家蕩產地拖倒更多的家人。更不划算。本來活得好好的人,卻因為健康檢查而發現身體構造的異樣,不但沒有改善異樣的缺點,反而帶來更多的煩惱。就以盲腸炎為例。本來可以從第十胸椎附近加以改正而使發炎的盲腸消了炎及活了起來,沒想到外科專家將它切除,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可以大力推銷「盲腸無用論」的當兒,醫學專家卻發現割去盲腸的人比不割盲腸的人要有兩倍以上的大腸癌的後遺症。糊塗就在可以醫好的盲腸卻用大刀一下而永遠醫不好了。這種得不償失的醫療方法竟然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




      人體的構造異常奧妙,從兩個半細胞結合開始變成億萬個細胞的綜合個體,個個細胞都還是息息相關,相依為命。妙就妙在不但裡外相通,上下如一,且又下樑不正上樑歪。不但頸部不好會頭痛,背部不好也會頭痛,連腳痛也會頭痛,怎麼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呢? 有時某人生病,不但盲腸發炎,連鼻竇都發炎,喉頭也發炎,為甚麼只有割除盲腸呢? 盲腸五十分的活力固然不夠好,難道變成了零分又好到哪裡? 為甚麼不讓它好成八十分或九十分的活力而專門割除它而變成了零分,人類的智慧又哪裡去了? 生病往往是全身的衰弱和到處的不對,不可能用代表性的割除來解決整體的衰弱,而且那種點綴性的割除不但沒醫好腐爛的部位,而且讓那部位永遠無法再好的慘酷事實。





參考資料:


施義雄博士所著醫學的理想和理想的醫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