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紅十字會所所長森下敬一博士說:「利用趕盡殺絕癌細胞為起點的治療法,幾乎全部白費心機,可惜現行療法的大部份都站在這個立場。」他是一位資深的醫學家,見地清楚,說話謙虛,我們有話直說,認為方向相反永遠無法到達目的。試想,現行療法的大部份都是集中在怎樣去攻擊癌細胞,以為他們像火星人一樣可怕。不是設法毒死、燒死,就是要殺死他們。他們之所以落到這個地步,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誰不願意活生生地快樂過日子。只是您的長期營養不良,神經不通,循環不順,大便不暢,新陳不來,代謝不去,本來活生生的軀體,現在變成皮包骨了,臨危待斃,正盼望有愛心的人來拯救,沒想到來的竟是爆破部隊,見人就殺,這些人哪裡還有生存的機會? 假如我們派遣一部隊到非洲去見人就殺,相信那些非洲的饑民也是沒有生存的機會的。當然,這種方法不行的,是錯誤的。如果癌症治療法想要有突破性的發展的話,只有走強化細胞促進健康於滿分的路上。對於那些沒有看見的原因或道理,完全沒有受到重視真是不對。假如這些醫生們認為的「癌細胞」是從外太空或蘇聯來的,當然拿掉他們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假如他們是自體的細胞,那麼再怎麼壞,怎樣差都比死去或割除還要好,(三十分的活力總比零分的活力還要好)。果若如此,何必提早結束生命呢! 我真不明白三十九分活力的細胞變成零分的活力的細胞的科學觀呢! 這種觀念上的不同,一般言之,癌細胞是一些缺氧的細胞,能量匱乏而垂死的細胞,是一些搶奪鄰近細胞的能量來養活自己的細胞,可以說是衰弱的細胞,急待拯救的細胞。




      癌症治療至今仍然不能有所突破,主要是治療方向的不對。應該餵飽那些饑民的方法沒人用,卻拿機關槍、燒夷彈或毒氣來解決問題,人類的智慧哪裡去了! 假如那些細胞缺氧,缺乏能量,應當給氧給能量才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奪氧奪生命的方法。




      癌症最重要是確定目標,把目標打定之後,再選擇方法,方法之中要採取和平解決之路,不要去走謀殺槍斃之路,要走增強健壯之路,不要走消極去除之路,要走營養救活之路,不要走毒死殺生之路,說真的把癌細胞殺光了,結果病人死了,能證明甚麼呢? 證明「醫生錯了」不是嗎? 如果醫生對了疾病應要消失,病人要活起來才對阿? 說來說去,我認為時下醫學對癌症的觀念有錯,目標相反,方法可怕,結果悽慘,病人遭殃。醫院越有名氣,死亡率越高的反醫療效果。都是一種衡量的標準而已,最重要的還是收支的平衡問題,收比支多的人即可生,而支比收多的人即為亡。人體的能量則仰賴吸入的氧氣去燃燒吃入的食物,才能產生足夠的能量,當然氧氣越充裕,食物營養價值越高越能有足夠的能量,維持生計的能量也就越充裕了。一般言之,細胞從活生生的境界惡化到垂死的邊緣,除了意外事件的急速下降之外,都是慢慢地在潛移默化之中漸漸的失去活力。得法的運動及適度的營養,本來也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但是往往因為補給營養或能量的功能衰退,亦或排泄廢物的能力轉緩,才會使本來非常健壯的細胞也就慢慢地變成了衰退老化的細胞,以至慢慢敗亡。細胞原本就是常有新陳代謝的,死了再生新的不就可了嗎? 可是如果那種機樞受到阻力無法排開,受到壓迫無法解除,受到侵害有增無減,受到傷害而永無復原的話,維護細胞生理現象的能力也就慢慢地喪失了。就以大腦細胞為例。所有腦細胞的一切能量都是從心臟經由動脈而上送的營養品而維生的。萬一這一主要輸送營養的管道受到阻塞(動脈硬化、動脈栓塞或長瘤),受到壓迫(緊張、頸骨歪斜、肌肉腫脹或發炎),受到割切(開刀、意外傷害、運動傷害)則運送營養至大腦的量會受到減少,更影響腦細胞的活動。有時心臟的衰弱更造成能量的短少,除了量的不夠之外,尚且還有質的不好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 呼吸系統的疾病:


      當病人的呼吸量減少的時候,氧氣的入口隨之減少,氧化作用隨之不力,能量的製造也相對的減少了。當然部分的氧氣量不夠,送到大腦的氧氣也不會太夠。沒有氧氣的血或氧氣不夠的血都是質不好的血。能夠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理由也許很多,有人說細菌不好、病毒不對,有人說是風寒著涼,不管理由多麼充足,道理多麼堂皇,真正原因沒有指出而成天怨天尤人,那就失去科學求真求實的真正意義,正像汽車的拋錨是汽車本身的問題而不是乘客太重或天氣太冷的緣故。呼吸系統的症病,真正的問題在病人身上。


   1. 病人的呼吸中樞因為缺血而運行不力,中樞有問題時全身各部都會因而不順、衰弱、無能是自然的道理。呼吸中樞、循環中樞、作夢中樞、視覺、聽覺等等中樞都會因缺血、缺氧而衰弱無能。不管你叫他做中風也好、AIDS也好、Guillain-Barre Syndrome也好、Parkinson也好、Meniere's Syndrome也好、Flu也好都是無濟於事。最重要的是把這些新鮮的氧氣送到這些腦中樞為重。讓腦細胞能夠重新活起來,重新負起掌管全身機能的責任,有人比喻說: 「總司令不棄職,小兵才能打勝仗啊!


   2. 呼吸中樞所掌管的部位也要勤奮才行,這個當然包括心臟要勤奮加班。人體中能夠影響控制這些器官的關鍵在全部脊椎,但以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為首要。力求這些脊椎的正位,神經靈活無壓迫及週圍的肌肉無腫脹才管用。胸椎骨上的肋骨也很重要,任何神經被壓迫而引起的肋骨癱瘓都會嚴重地影響到呼吸的功能。


   3. 頸椎的端正與否,嚴重的影響到血液的上行,能源的補充,神經的傳遞。一有歪斜應立即加以矯正。頸椎中的椎動脈能夠暢通無阻都是因為頸椎的排列整齊的緣故。不但動脈可以通行,甚至神經也可以不被壓迫而暢達。在頸椎神經中有左右各一的橫膈膜神經,對於人類的呼吸也很重要,頸椎對呼吸的重要實在很難讓人再強調,也許只有頸椎僵硬無法活動的人才會了解頸椎與全身不舒服的現實問題。


   4. 跟呼吸有密切關係的薦腸關節,也要正常才行。薦腸關節固定及不靈活會影響到正常的呼吸。為甚麼會影響到呼吸呢? 有時也著實令人費解,這也許與中國的一句老話: 呼吸是全身細胞的事。」不光只是肺的事,也許全身肌肉都要協助呼吸,有健康肌肉的人也是有活力的人。這與呼吸有關係是千真萬切的事實。


 


() 循環系統的毛病:


      循環系統的主要功能為運送血中的營養至全身,接著將全身的廢物送到該送去的地方去清理掉,好像有些固體性的物質到大小腸中進行新陳代謝的交換禮物,有些到腎臟進行水溶性的物質排泄,在毛孔汗腺上進行水份的蒸發,在鼻孔中作空氣及其他氣體的交換,凡此種種皆借助於循環系統的暢通無阻而進行交易。很像是人體中的商業行為,越有公平的交易越發達的現象。循環系統的心臟有力、血管通暢、血中物質流通活動才有助益,才能大大的補給足夠的能量。循環越通暢的身體越不容易得到癌症。身體內循環流通營養補給越充足。氧氣供應越充份,燃燒越完全,能量的供給也就越充足。能量足則生,能量缺則亡,是必然的道理。在人體能量缺乏的時候,醫生不努力及時去滿足其需求量而任意燒、毒、殺死這些細胞,不但無補於事,反而會因缺乏能源而夭折死亡。癌症治療可以說是西醫集失敗療法於大成的「傑作」。不但耗費鉅大的錢財,殺害眾生,折損億萬病患於痛苦之中。病人越醫越死、政府越醫越窮、醫生越醫越差、醫院越來越擠、健康的人越醫越少,這種現象說是醫學的進步,我實在有點懷疑,跟我想像的進步醫學有大的出入。


 


() 胃腸的健康也很重要:


      森下敬一博士的「腸子造血」說實在越想越有道理。博納強生醫生的「自然醫學」也非常有趣,為甚麼胃腸的健康那麼重要呢? 其實在一般西醫主張骨髓造血說的毛病,就壞在太相信眼睛的能見度上的學說。這些骨髓造血說、細菌病原說、癌症良惡說,都是壞在醫生的能見度上,看到的都相信它,沒看到的都不相信的毛病。骨髓內的細胞雖然與血中的有些細胞有很相像的地方。但到底骨髓內還是血液循環最不通暢,運送營養最難的地方,怎會是造血的工廠呢? 忽略了那些原料最充足、半產品(By Products)及全產品(End Products),最多的地方去造血,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去解釋才行,還好森下敬一博士真了不起! 試想,胃腸是我們食物進口最忙碌的港口都市,當然所有進出口生意都特別興隆,最頻繁的地方是加工拆散的活動,偏偏不是造血的工廠,而是在偏遠的地方如在骨髓裡,循環最不易進入,像交通最不發達的山區裡面製血,然後再從山區搬運到心臟以後,送到全身使用,可能嗎? 為甚麼製造日常用品要搬到山區無人的地方,而不是人口稠密的城市中? 在城市裡原料搬運方便、工廠設立迅速、工人聘僱容易、成品銷售方便、商業行為頻繁、資金雄厚轉口加工無往不利、消費大眾又多、生意容易成交,這種地方不設工廠而又偏偏搬到偏遠地區設廠,造完的產品再搬回都市來賣,真是不可思議的邏輯,除非是骨髓造血說有錯,不然那是違反常理的事。生理學家早已指出肺中的氧氣的壓力要比腳裡、骨裡的壓力要高些。換句話說,肺中氧氣遠比腳中骨內的氧氣還要充裕,氧氣不充裕的骨內怎會是新陳代謝旺盛的場所? 當然能量的產生會大量降低,在沒有能量的大前提下,怎麼能夠製造大量的蛋白質來複製大量的血球呢? 當然不可能的事,骨髓造血的立論不夠充實,一定有錯。骨髓裡面都是原始的血球細胞,不也正說明了血球成熟的困難,久久無法成熟的意思嗎? 在極度缺氧的境界中,要想製造專門搬運氧氣的血球,而且又是大量的血球,似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其實這種缺氧的狀態影響到人體器官的發展和人體的發育是很常見的事。醫學的研究時常提起,抽煙的產婦容易生出體重不夠的嬰兒,因抽煙時往往把鼻腔附近的氧氣都燒掉,造成長期的吸入被氧化過的空氣而缺氧,氧氣入口量減少的話,還沒運到子宮以前都給用光了,嬰兒哪有充份的氧氣來製造能量並發育生長呢? 其結果發育生長即有困難,當然體重怎會不輕呢?


 


      一樣的道理,骨髓裡缺氧的程度當然要比心臟、胃腸、肺脾等處還要嚴重,這樣功能不佳的骨髓竟然要選作造血的工廠是不太可能的。再說從血液中觀察白血病的血球,往往也是有原始的細胞,不也說明了這些病人有呼吸系統的毛病,氧氣進口稍嫌不足的通病”? 製造紅血球及白血球的機樞不夠完善,由於能量不足無法充裕完善地進行血球成熟的過程,就好像資金不夠雄厚的公司無法作大生意的緣故一樣,要慢慢地來,白血癌也是身體缺氧的毛病。人體長期的缺氧才會引起癌症,正如非洲那些垂死的饑民,連走路都有問題哪裡還能到奧林必克去一爭長短呢? 設法供給能源或喚起製造能源的機樞,才是治療疾病最新、最速、最實、最簡的方法。這種方法使未來的人類漸露曙光,容後再談。


 


      腸子是人類的進出口部,嚴格來說是一條管道,內容物還不能算是人體的一部份,可以說是外界來物,從食物到排泄物是一連串的生化上的新陳代謝過程。這些過程有長有短,當然肉食多的人,其生化學上的代謝過程就會長點消化,需要較高能量的轉化。當然為了消化這些肉類,所需的能量越高,而其製造出來的能源也越多。但是由於它的代謝過程太長,需要的轉化量多質高,有時候因為能源不足而供應轉化的機構運行不力,生化步驟無法暢達,因此很多半產物堆積如山,引起癡肥而無力的現象。能量的表現在活力,即是說明了因為缺氧或缺能而無法化食物為能量的現象,比較常見於肉食多的大眾。有時候人們會奇怪為甚麼肉食者容易生癌,素食者反而長壽,這也許是因為動物的肉是植物的草的濃縮品。也許您只吃了一塊牛排,說不定您已經吃了一屋子的稻草了。濃縮得越厲害其完全燃燒的機會也越困難,因為你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製造出更多的轉化酶,才能更有效的燃燒營養物質。肉類食品欲求其完全燃燒則比素食之菜類要難得很多,假如肉類要用廿六次的轉化酶才能燒光,菜類可能只需五、六次的轉化的作用即可完全燃燒。比較起來肉類食品不完全燃燒的機會大大增加,其結果廢物推積如山,人也就因而癡肥多病。血中的不完全燃燒的東西越多,血的質也越差,氧氣量也越少,因為很少量的氧氣很快地就給用光了,變成了無用的氧化過的氣體(二氧化碳最多)有人說買太多東西回家又要送出太多廢物,連送出廢物都得花錢,真是得不償失。





參考資料:


施義雄博士所著醫學的理想和理想的醫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