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血管疾病對人類生存建康竟然帶來了如此大的威脅,難道它是洪水猛獸,長有三頭六臂嗎?
讓我們先來粗略了解一下它,之後答案自會揭曉。
心腦血管病在民間稱作「富貴病」,常伴有「三高症」(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一般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壓的同時還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
從醫學上講,吸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於高血脂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果把人體比作一架動力強勁的機器,那麼心腦血管病就是作用於維持這架機器運轉的動力系統和和心部位的殺手。
所以醫學上又將心血管疾病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是一個龐大系統疾病的統稱。一般來講凡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出現故障,不論急性與慢性,常常和動脈硬化有關。
由此可知,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是-血管出了問題。
血管在人體中有這麼重要嗎?
通俗地講,血管好比高速公路,它的功能是負責把機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各個器官,同時把各個器官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終產物,包括有毒物質運送到相應器官排出去。這樣循環往復,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血管一旦受到損害,就好比高速公路發生了故障,整個系統的運輸能力會隨之減弱甚至喪失。
那麼血管又是怎樣受到損害的呢?
血管(包括大血管、中血管、小血管及毛細血管等)本是內壁光滑的管腔,如果把一個成人所有血管的總長彙集起來,大約可繞地球兩圈半。如此長且細、又縱橫交錯的複雜系統,如果不注意維護和保養,是不是會很容易出問題呢?
YES!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疏於保養的血管系統,很容易造成陰血液變黏稠、混濁而導致的血流速度變慢,從而致使機體器官(組織)血液供應減少或不及時,進而引發機體各個器官緊張衰弱的連鎖反應,並會在神經系統作用下,使血管和器官經常處於緊張收縮狀態,時間一長,造成血管內環境受到損傷,這就必然會影響到整個血液系統的正常運轉,從而危及健康和生命,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在人體的心臟、大腦、肝臟、腎臟等中樞器官分布的血管比較多,神經纖維分布得也比較多、比較廣,發生血管性疾病的機率也就更大,故這些器官患病後暴露出來的機率大、風險大、危害也大!
看到這裡,相信你對心腦血管病的重視程度有了一個提升,接下來會更關注它有哪些常見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一般來講心腦血管的臨床症狀特徵是比較明顯的,除了有心臟增大、心臟雜音等外,在個人感知度上有體力下降,勞動後呼吸困難、咳嗽、心慌、頭昏、頭暈、頸部發硬、上腹部脹痛、噁心、嘔吐,甚至聲音嘶啞、面部兩顴骨處呈紫紅色、皮膚黏膜有瘀點、脾臟腫大、杵狀指等表象。如果我們的身體出現了上述症狀中的一部分,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
經氣不景氣,百業都蕭條,荷包看緊緊,全民齊抗漲!
但年齡無法「抗長」,老化的同時,建康倍感威脅,銀髮族千萬要小「心」…
年齡高 血壓高 血脂高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民國96年全國民眾死於心血管疾病者,65歲以上老人佔23.2%,中年(45-64歲)則佔15.5%,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呈上升趨勢,僅次於10大死因排名第1名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包含了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脂與高血壓等。銀髮族新陳代謝較差,應多注意自己的血壓與血脂肪。
血管撐久 彈性疲乏
血管壁就像橡皮筋,血流量大時,會被撐大讓血流過去再回復原狀,但是如果血管受傷,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會在血管內壁的傷口表面氧化,吸引巨噬細胞將之吞噬。並且轉化成泡沫細胞,跟修補傷口的血小板交錯,黏在傷口上,讓血管壁變厚,阻塞血管使血流量變少,為了維持原本的血流量,血管只能撐的更大,久而久之,血管就會變薄而且失去彈性。銀髮族得到心血管疾病比例高,若因為心跳加速、血流量增加,對血管施壓,使血壓上升,再加上失去彈性的血管壁抗壓性低,導致破裂而造成內出血,輕則局部瘀青,重則中風危及生命。追根究柢,銀髮族除了避免劇烈運動,情緒起伏太大而造成血管受損以外,血液中多餘的膽固醇也要一併減少才行!
高膽固醇食物 多吃不得
提到膽固醇高,很多人都曉得蛋黃、海鮮、內臟類等膽固醇高的食物不能多吃,可是卻很少人知道,膽固醇是賀爾蒙與膽汁的原料,因此膽固醇的來源除了吃進來的還有身體製造的,所以分為外生性膽固醇(吃進來的)與內生性膽固醇(身體製造的)。降低膽固醇,除了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消耗體內製造的膽固醇也很重要,因此,生活中的飲食、草本輔療與規律的運動都不可少。
運動的好處很多,包括消耗熱量、降低脂肪和膽固醇、提高好的膽固醇(HDL)、促進心肺功能、維持血管彈性等,預防心血管疾病,運動是必要的,對銀髮族來說,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很重要,不是只有慢跑、打球、游泳才是運動,事實上只要一雙運動鞋,找個空檔,在呼吸順暢,膝蓋不痛的情況,快步向前走,只要30分鐘,就能讓心臟更健康。
各種統計資料和權威數據顯示,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已經成為人類死亡病因最高的頭號殺手,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口有三分之一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除了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病發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點之外,還呈現出以下四大危害:
危害之一: 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不僅會導致頭暈、心悸、眼花等不適,還會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可出現心肌大面積梗死、心臟功能衰竭、中風偏癱、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
危害之二: 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一旦急性發作,可致猝死: 心率不齊、心率過快或過慢、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功能不全、突發心臟驟停而死。
危害之三: 中風的危害
中風可造成很多不良後果: 口眼歪斜、說話不暢;身體活動受限、走路不穩;癱瘓在床、大小便失控;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危害之四: 高額的治療費用
由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人群呈現年齡多樣化趨勢,且呈現高併發症(心肌梗塞、心衰、腦血管梗塞、溢血等)和總體高達85.3%的復發率的現實,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費用也呈現陡勢攀升狀,且以後的家庭護理和藥物支持費用更是一筆龐大的支出。所以常常是一人發病幾家受累,說它是洪水猛獸實不為過,當前,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心腦血管病是造成因病致貧的主要疾病之一。
§資料來源: 健康專題/禪修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