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果必有因」,這是萬事萬物生成、存在、滅亡的規律。那麼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到底是什麼呢?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遺傳、高血壓、不當飲食、不良情緒和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爆發的五大幫凶。


 


幫凶一──遺傳


    疾病的來源一個大的方面就是遺傳。從幾百萬年前到如今,人類已經經過了世世代代,我們的祖先可能得到各種各樣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就隨著DNA(遺傳因子)一代一代傳下來。


    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發現心血管疾病有遺傳易感性的特點,同時腦血管疾病也是已知的三千多種具有遺傳因素的疾病之一。據調查,30%-50%的仁會因這種遺傳基因的缺陷而患上心血管疾病。另一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血壓均正常,則其子女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1%;如果父母親中有一人患高血壓病,則其子女高血壓患病率為28.3%;而如果父母皆有高血壓,則其子女高血壓發病率可高達45.5%


    除遺傳基因之外,由於同一家族中,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都比較類似,這些原因也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傾向。


 


幫凶二──高血壓


    高血壓是引起腦血管疾病最危險的因素。長期高血壓會致使腦動脈血管壁增厚或變硬,管道變細。當血壓驟升時,脆弱的腦血管容易破裂,發生腦出血;或者已硬化的腦部小動脈形成栗粒大小的微動脈瘤,並因其破裂而造成腦出血;又或者高血壓加快動脈硬化過程,動脈內皮細胞液受到損傷,血小板易在傷處聚集,形成腦血壓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幫凶三──「五高一低」的飲食


    高熱量、高鹽、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素的飲食容易誘發基因突變,而造成心腦血管病。例如,長期高膽固醇飲食習慣會導致血液膽固醇含量增高。每天增加100毫克的食物膽固醇,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增高5毫克。通俗地講,這種脂蛋白是一種壞脂蛋白,在體內很容易轉化成脂肪;而每一英鎊(453.6)脂肪就需要一英里長的血管去滋養它,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心臟及血管系統的負擔。


    所以,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體內脂類、醇類物質逐漸增多,參雜在血液中,使毛細血管堵塞,隨著時間的推移,脂類、醇類物質就很容易和體內游離的礦物質離子結合,形成血栓,導致血管直徑相對縮小,心臟為了保持足夠的供血量,就會增加血壓,誘發高血壓病、血性心腦血管和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幫凶四──不良情緒


    俗話說,病由心得。


    人受洗、怒、哀、思、悲、恐、驚妻情困擾,不論哪種情緒沒有控制住都會損傷五臟六腑,造成身體內虛。


    情緒是引發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現代生活節奏日益緊張,人們肩負的來自於家庭和事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情緒也隨之越來越不穩定。不良情緒不但會引起心跳異常、血壓據升、心肌損害、血管病變等,還會引起消化道、呼吸道、皮膚病變、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幫凶五──不良生活習慣


    無需更多的醫學資料,顯而易見的事實都可以說明吸菸有害健康,吸菸者比不吸菸者發病率高得多。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中,吸菸佔第一位。菸鹼(俗名尼古丁)可促使血漿中的腎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內皮細胞收縮,引起血液黏滯因素的升高,從而使血管壁堆積變硬,引發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其他不好的生活習慣如過量飲酒、攝入過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運動等越來越多地在現代的人們身上體現,加之生活環境的污染,導致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血液流速減慢,血黏度迅速升高,從而造成心腦供血不足,進而引發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 健康專題/禪修與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