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原因


解決方式


西


 



嬰幼兒


低纖維、低熱量、低水分、環境改變(如入學)


1. 母乳及初乳有輕瀉功能,吃配方奶的baby較常見便秘。


2. 糞便卡在肛門口解不出來時,家長切勿用手指輕摳肛門口,必須離清問題點,再對症下藥。


兒童


不愛吃青菜,無養成排便習慣。


1. 早在幼兒期就應避免挑食,在攝取副食品的階段時,家長可讓小朋友漸進式嘗試多元化的蔬果種類,習慣各種蔬果的味道,避免長大後偏食。


2. 養成固定排便習慣,不忍便,鼓勵規律如廁。


孕婦


懷孕3個月: 部分媽咪開始補充解劑,便秘情況更明顯。


懷孕時期:


卵巢大量分泌黃體素,水分滯留在細胞中,影響腸胃道代謝。


隨著胎兒成長,子宮易壓迫腸道,使腸道蠕動變慢。


走路易喘,或稍有活動就感到不適,自然會減少活動量。


1. 運動。


2. 足夠水分。


3. 多吃蔬菜(尤其深綠色蔬菜因葉酸含量較高,對嬰兒的神經管發育有幫助;水果因熱量較高,對於妊娠型糖尿病孕婦有負擔,一天不超過2份為準則)


老人


便秘並不是年紀大必然出現的現象,而與多發性疾病(失智症、憂鬱症、糖尿病…)、多重用藥(抗鬱劑、傾瀉劑濫用、利尿劑…)、缺乏運動、飲水不足有關。


1. 足夠水分。


2. 飲食正常(如長輩有咀嚼問題、無法正常攝取高纖蔬菜,可選擇軟質蔬菜如莧菜、地瓜葉,或只吃葉子;也可打成汁但不能去渣,否則就攝取不到纖維)


3. 了解藥物副作用。


4. 主動關心長輩的排便情形。


節食族


因食物攝取少,只吃奶蛋等簡單食物,導致糞便堆體減少。


怕胖而油脂攝取不足、腸道缺乏潤滑;水分攝取不足而糞便乾硬。


1. 均勻攝取六大類食物,配合多吃高纖食物,如蔬果、全穀類製品。


2. 規律吃早餐,可讓胃直腸反射而產生便意。


中醫


燥熱體質


體質偏燥偏熱容易便秘,特徵包括臉色紅潤、口乾舌燥、口中有異味、易長痘痘、大小便偏深黃色、煩躁易怒。主要發生在年輕族群。


1. 熱症: 常用處方如「防風通聖散」,是便秘用藥,可以排解肚子脹、肉熱等食症。


2. 其他還有麻子仁丸、潤腸丸等。


肝氣鬱結


氣不通、壓力大,造成精神官能症如焦慮、恐慌、不易睡、易醒,進而導致腸胃失調。


氣血虛


以老人居多,氣血虛使得消化代謝和腸道蠕動差、水分不足(腸枯),食物攝取少,偏硬偏油的食材也吃得不多,因此容易便秘。


1. 寒症(虛症): 使用補氣或補血的藥;另外處方如「四物湯」,藥材之一當歸有腹瀉效果;若氣虛可加上黃耆。



: 必須先求診於中醫師,才能開立適合的處方籤。


 


天啊! 我便秘了嗎?


  有人3天一次,有人一天3次,到底怎樣的排便狀況才算便秘?


1. 頻率: 每週未能自動且完全解便3次或3次以上,才算是典型的便秘。


2. 糞便狀況: 大便費力、解硬乾便、糞便形狀成粒、解不乾淨,都是便秘的症狀。


3. 自我比較: 每個人狀況不同,跟別人比沒有意義,只是讓自己窮緊張。如果你平日每天固定一次,最近卻動輒2天以上沒解便,或排便量相對減少,時間持續達1-2週以上,就要小心了。


 


便秘羞於看醫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別再躊躇,趕緊就醫喔!


1. 排便過程疼痛難耐。


2. 排便出血,糞便卡在肛門口。


3. 超過1週未解便。


  置之不理的後遺症可能有:


1. 憩室炎: 如廁時過度高壓可能導致大腸肌肉外突造成憩室,使得食物卡在憩室裡而造成發炎。


2. 痔瘡: 肛門長期用力不當,使肛門黏膜承受太大的張力,久而合併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的脫垂而致。


3. 大腸癌: 腸道裡廢物停留過久,產生癌化。


 


中醫


    腸胃在中醫五行當中屬於「土」,是一切的基礎,如果腸胃舒服了,人一整天都暢快,做事也帶勁;如果腸胃不順,會導致肚子撐脹、腹痛,甚至沒辦法好好思考,影響日常作息和睡眠。


 


食療


營養師食療建議


最方「便」的好食材


抗便蔬菜: 竹筍、牛蒡、芹菜、白蘿蔔: 非水溶性纖維含量相對較高,但還是要補中水分。


抗便水果: 柿子、芭樂、蘋果、木瓜、奇異果。


    一天至少蔬菜3(煮熟後合計1碗半)、水果2(2碗或2個拳頭大,糖尿病患者不要超過2)


 


膳食纖維(25-35g):


a. 非水溶性: 增加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


b. 水溶性: 增加水分含量,軟化糞便。食材: 燕麥、洋車前子、木耳。


 


益生菌(probiotics): 補充外在加入的有益菌,並能不受胃酸、膽汁破壞,進而增加腸道好菌。食材: 優酪乳、優格、保健食品膠穰(挑選有健康食品認證,確保益生菌能順利進到腸道)


益菌生(prebiotics): 有助腸道自然長出好菌。食材: 豆類、洋蔥、大蒜、牛蒡、果寡糖(應挑選寡糖比例高者,對腸胃保建才有功效)


 


多粗食:


    保留麩皮和胚芽的全穀雜糧,勝過精緻加工的食物,糙米飯、燕麥飯、五穀雜糧飯勝白飯,全麥吐司勝白吐司。


 


四多四少


多菜少肉:


    偏酸性的肉、魚類以及澱粉精緻加工品,攝取過多容易便秘;蔬果偏鹼性,可中和酸性應多吃,最好進一步選偏寒性,有助排便。


蔬菜: 葉菜類如萵苣(可涼血清熱)、地瓜葉、番薯、白蘿蔔。


水果: 鳳梨、西瓜、番茄、楊桃、水梨、蓮霧、柑橘。


偏熱性水果: 龍眼、荔枝、芒果。


中性水果: 蘋果、香蕉、木瓜,芭樂。


 


多水少酒:


    睡前、起床都喝水,睡前喝200-300cc,有助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體內濕潤;起床後喝水或牛奶,再搭配蔬果。喝酒過多會導致肝功能失調,包括肝經濕熱、肝陽上亢(導致高血壓、頭痛等)、肝火上升,因肝()剋脾胃(),所以會造成腸胃功能差。


    蔬果剛從冰箱拿出來馬上吃,會讓大便偏軟成輕微腹瀉的現象,適合長期便秘者。


 


多動少坐:


    不必從事激烈運動,慢步走路就可刺激腸胃蠕動。


 


多樂少憂,早睡早起:


    最好不晚於子時(11)就寢。提早起床在家吃早餐,養成上班前固定排便習慣,否則上班後忙碌容易憋便。即便睡眠時間長度相同,早睡早起的精神遠比晚睡晚起好。


 


支溝穴:


    用手指或筆按壓上手臂的支溝穴3-5分鐘,有助改善便秘。




注意事項


1. 優格、憂諾乳偏寒,可刺激腸胃蠕動,但長期食用對呼吸道不好。


2. 吃蔬果可藉由唾液消化脢分解食物,讓食材不那麼寒,減少對胃的衝擊;喝蔬果汁或精力湯省略了咀嚼和唾液的分解,對腸胃刺激過大。


3. 多吃在地食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便宜,適地適種也適吃。


 


注意事項


1. 即使食材有助解便,不代表可以大吃特吃,注意份量、講求六大類均衡;取代而非增量。


2. 腎臟病患者勿食用過量堅果、五穀雜糧,避免攝取過多的磷;而體重控制、糖尿病的朋友也要避免攝取太多水果而糖分過高。


3. 若糞便已久積無法排出,此時應先攝取足夠水分幫助排出,勿在此時補充過度纖維。


 


瑜珈


可緩解便秘、脹氣、消化不良、消除腹部脂肪的3個動作:




躺姿雙膝扭轉勢


按摩腹腔內臟,刺激消化功能。






連續單腳推舉姿


緊實腹部線條,消除腹部脂肪。






貓背勢


按摩腹腔和腸胃道,可按摩背部肌肉,消除腰背痛。





注意事項


過硬(地板)或過軟()的場地容易受傷,巧拼如無止滑效果易發生危險;建議使用瑜珈墊。


 


資料來源: 201110月 有機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