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營養學家認為癌症是血液呈酸性反應時才開始發作,換言之,如果人體血液保持鹼性反應,則不易生癌;亦即是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類,蛋類、海產類酸性食品者,所以癌症患者如能將血液變為鹼性,則癌細胞在營養失調下即可抑制其繁殖,如此再配合藥物的治療,癌細胞在衰弱不振之下便易於撲滅。一般人常以為燉雞、鴨、紅蟹、龍蝦等動物性食品可滋補患者虛弱的身體,殊不知這些食品會使患者血液成為酸性,而使癌細胞更加茁壯繁殖,真可謂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呢!有些忽略這種原理的醫師,在講求癌症患者的營養,愈是進補魚、肉等酸性食愈是豐腴了癌細胞的繁殖,因此,常被認為有效的藥物卻不能將癌有效的控制或撲滅,此即是原因之一。


2.          鹼性血質是抗癌的利器:


日本國立公眾衛生院的平山雄博士曾發表:如每日能飲鮮牛乳三杯(約合五五○CC)即可免於生癌。根據他的統計,每日喝牛乳一杯(約一八○CC)至兩杯者,尚有百分之三的發癌率;但如果每天能喝兩杯以上者,則能對癌症作完全的預防。其理由是因牛乳中含有多量的鈣質,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鹼性。(一般鈣片服入胃中不能即行發生效力。因其為無機礦物質,得藉著體內的維他命DK經過一段複雜電解過程,才於人體中發生有機效能,故以天然食物為佳。)


3.          防癌、抗癌的飲食---蔬食


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的患者。聖經中的記載,當巴比倫國王奈佈喀奈撒,苦於病魔時,由神的指示,乃如牛吃青草般地儘量服食蔬菜而得痊癒。美國神學博士安娜。維格毛亞女士,由這段聖經的啟示而開始研究野草。她發現小麥的青苗中含有很多的營養素,乃用麥苗作成青草汁,令嚴重的癌症患者每天飲用四杯,竟出現奇蹟,使病自行痊癒。她曾作過這種醫療發表,按麥苗中並不含有什麼治癌劑,而是將肉食停止,給與這種偏鹼性並含有豐富維他命的草汁,使血液由酸性變為鹼性,這樣即可阻止癌細胞的繁殖。


4.          含鉀豐富的食物,更是防癌的重要方法:


本段的敘述仍是希望人們能從了解飲食與癌症的關係,進而運用飲食來防止癌症的發生及抑制癌細胞的繁殖。


        鉀和鈉的攝取量,也會影響癌症的發展。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的Jansson博士將全世界廿個國家的資料作分析,結果發現凡攝取多量鉀的地區,其患癌人數即降低,又發現凡年齡大者,身體中已有的鉀即易從細胞膜漏出,一般細胞內含鉀量,常是鈉的十倍細胞,在分裂(增殖)的情形下鉀對鈉的比例減少;癌細胞也是如此,細胞受傷時鉀漏出則癌細胞立刻開始繁殖;老年人患癌的機會增加,也是因為細胞中鉀的含量減少之故。


        細胞學的研究上發現,有些癌細胞如果在它的培養液中增加了鉀,它會突然變成正常細胞。下面是一實例:老鼠的血癌細胞,本來不能造血,但將其培養液中的鉀提高到十倍以上時,即出現有造血現象。由此証明鉀的比例對癌細胞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飲食療法就是運用鉀鈉的增減來治療癌症,亦即少吃鹽還不夠,必須同時增加鉀的攝取。


含鉀豐富(鉀多鈉少)的食物:


大豆粉、棗、胡桃、香蕉、南瓜、甜橙、杏仁、大豆、黑麥穀粒、麥胚芽、玉米粉等多為天然蔬菜水果,其中以大豆粉為最高比值八三○,以上皆具有抗癌的飲食群。


不利癌症病人的食品:


動物食品及人工製品,如糖果、餅乾、罐頭、麵包、燻肉、罐裝玉米、罐裝豌豆、火腿,一般蛋糕、撒鹽餅乾、青橄欖、冷切臘腸、蘋果餅、魚子醬、龍蝦等均為鉀少鈉多,比值在一以下,是不利癌症病人的食品,少吃為妙。


        由以上的科學報導,我們可知飲食上以蔬菜素食為主,將是防癌、抗癌的最佳方法,偏肉食,酸性食物常是致癌的最大原因呢!亦即我們於日常飲食中,攝取了太多的-------酸性食物:肉類、卵、魚、白砂糖、白米、酒、海產等,使我們的血液變成酸性。②吃了太多鈉多鉀少的食物,而成為癌細胞生長的最佳環境。因此只要患者或有心防癌的人們能實施蔬食、粗食,使我們的血液變成鹼性,再配合醫學治療,相信治療機會將大大增加的。


    其實,偏肉食、酸性食物不僅是致癌之因,更是一切疾病的起源呢!日本的片瀨博士就曾言:「萬病的發生是由於一元酸性的血液。」而由攝取動物油脂及膽固醇所引起的血管粥狀硬化,心臟病、高血壓、腦充血、中風、膽結石等等更是致命病症。請看以下報導:


1.  美國醫藥學會會刊在一九六一年就曾經報導:「素食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九的心臟病。」在美國(世界上肉類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每兩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死於心臟血管疾病,而紐西蘭更多心臟病、高心壓死者,因為他們吃了太多羊肉!加拿大人亦吃太多牛肉,因此情形亦是相同。日本人則因吃生魚太太,因此患腸胃癌而死的最多!為此美國政府設立了一個心臟病病因研究委員會,以研究能遏止這種病的生活指導原則。這個委員會的報告中極有意義的建議:少吃蛋黃、燻肉、豬油、牛油、羊脂。多吃穀類、水果、蔬菜、豆類。


2.  肉食者體內所負荷的廢物,最顯著的便是尿素與尿酸。一位美國醫師曾就肉食者與素食者的尿液加以分析,發現為了排出氮化合物,肉食者腎臟的負擔是素食者的三倍。當一個人還年輕時還能承受這份負擔,所以不至於有嚴重的疾病發生,但是當年齡漸長,腎臟提前耗損過度,無法再有效地運作,於是腎臟病、痛風、風濕痛、關節炎等症狀就隨之發生了。且當尿酸積在神經,就產生神經炎與坐骨神經痛。現在有許多醫生對於罹患上述病症的病人,不是要他們完全停止吃肉,就是嚴格限制他們的吃肉量。


3.  有很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河海中的魚類及貝類,由於受海水污染的影響,含有很高的輻射毒素,如水銀、鉛、鎘、銅等元素,對人類健康不利(如最近發現的祕雕魚即是一例),又很多海產含有寄生蟲與病菌,如螃蟹常會帶有血絲蟲,尤其著名的「大閘蟹」之類的淡水蟹,更常有血絲蟲,而血絲蟲的耐熱力很強,沒有華氏一千多度以上的高熱,不能殺死牠,普通烹飪溫度很少高達三、四百度,根本就是幫蟲洗個熱水澡而己。人把牠吃進腸胃,牠就侵入人的肺臟內,不久就使人咯血而死。死了也不知是什麼緣故呢?(並非每一隻者有,但是,誰敢擔保呢?)


 


開樂格Dr.J.H.Kellogg----一位有名的素食醫生,當他坐下來吃素食晚餐時曾說:「在吃飯時,不必擔心你所吃的食物是死於何種疾病真是件好事。」


 


    看了以上這麼多的報導,也許我們對食物與疾病、癌症的關係都有了相當的認識,但您對素食或許仍信心不足,因為長久的生活方式,加上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在你的思緒上,素食者常是衰弱,蒼白而病懨懨的代名詞。為讓您對素食能建立完美的信心,以下一章我們續做詳細的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