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身體能量。這可以從多種管道達成:經由細胞的呼吸、吸入含離子的空氣,再由血液的輸送至全身。


  我們吸氣時會自空氣吸入氧氣,再由血液帶給細胞氧氣,然後將電子釋出已轉移能量,這個過程稱微細胞呼吸。其作用是增加身體的電荷。細胞呼吸的副產品是會釋出二氧化碳,從細胞輸送到肺,再送出體外。人體呼吸的原因並不是對氧氣的需求,而是二氧化碳(留在肺內的廢棄)的濃度太高


  呼吸的另一作用是可以吸收空氣中帶有電荷的粒子──陽離子和陰離子。研究顯示陰離子有助於去除體內的二氧化碳及促使氧氣從肺囊進入血管。陽離子的作用似乎正相反。


  瀑布、雨、潮濕的環境、雷雨都能製造陰離子,因此都能強化身體的能量。反之,乾燥、熱風、冷氣機都會製造陽離子,因此易使身體的系統沒有活力。


血液流經身體時,血液中的細胞會彼此摩擦,並會摩擦血管壁。如此滾動摩擦的結果會削減接觸面的電子。呼吸時,胸腔與橫隔膜的動作會改變胸部大血管血液流動的情形以及心跳的速率。


  這種血流的波動有助於增進人體健康,強化身體的電磁場。因血液變動造成的電荷粒子速度增減,會更進一步擴大電磁場,以影響人的身心靈健康。


  所以你可以有意識地改變呼吸模式來影響你的思想和感覺,甚至可以改變意識狀態。除了促進治療外,呼吸控制也是壓力管理與冥想時一個很有價值的工具。


  人體的呼吸系統可粗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肺臟」和「呼吸道」。呼吸道指的是空氣到肺部的通道,諸如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所以透過呼吸,就能掌握的自律神經節律,吸氣時能刺激交感神經的活絡,呼氣時則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活絡。透過一呼一吸的節奏調節,便能讓我們的自律神經達到協調狀態。


  吸氣的動作主要由交感神經控制,呼氣因為是被動的,所以是由副交感神經控制。


  吸氣時橫隔膜與肋骨間的肌肉會收縮。橫隔膜(胸腔與腹腔間的拱形肌肉)一收縮便會拉直、往下移,使胸腔擴大吸入氣體。如此又會對腹腔器官施壓,迫使腹腔擴大。


  正常呼氣時橫隔膜放鬆,空氣自肺部釋出。不過我們可以收縮肋間和腹部肌肉以協助呼氣。


  現代人壓力較大,易養成短促不規律的呼吸習慣,這種呼吸主要在上胸腔進行。結果會對心臟造成壓力,減緩血流,造成血液中氧氣不足,使我們在情感上感到有壓力。我們可以利用橫隔膜呼吸減少這類壓力,這也是呼吸療效的模範典型。


  橫膈膜呼吸法另外還有許多優點。深呼吸能使空氣到達肺的下半葉,而這部份的血管比上葉和中葉都多。也就是說血液將呼吸到更多氧氣。反之,胸腔呼吸主要指到達肺部中葉,進入的空氣較少,血液中的氧氣自然也較多。


另外,深呼吸也可減少胸腔壓力,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較易回流到心臟,如此也可減少心臟負荷。


  我們走在路上發現,現代人愈來愈多人用嘴巴呼吸,呼吸的氣息又短又急促,這真不是一個好現象,長期下來,對健康有害。短淺的呼吸容易造成血液含氧量不足,當然體細胞缺少養份,代謝身體內部廢物的能力會變差,久而久之,生理機能就會受到影響。呼吸就是我們透過呼吸系統,從外界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並幫助養氣與二氧化碳進入或移出細胞之中,而呼吸作用的目的,是提供細胞足夠的氧氣,並移除細胞活動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短淺而快速的呼吸,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我們呼氣時,把二氧化碳排出,二氧化碳是一種弱酸,能消滅呼吸道中的細菌。呼氣速度快、淺,會使得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夠,無法消滅呼吸道中的細菌、病毒,提升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機率。


  呼吸,是我們一生下來,不需要學習就會的事。吸氣時吸入氧氣,呼氣時呼出二氧化碳,這一切都是在自然不過的了。這看似簡單且理所當然的事,實際上蘊藏著很深的學問,否則中國的氣功、道家的太極、印度的瑜珈,就不會這麼強調調息吐納呼吸這回事了。


  研究發現,一般人日常呼吸頻率,一分鐘呼吸約十六次,情緒緊張時,呼吸頻率甚至會高達一分鐘二十次。到底怎麼樣的呼吸節奏,才稱得上緩慢呢?建議最起碼做到每六秒鐘呼吸一次,也就是每分鐘呼吸六至十次。


 


深呼吸放鬆身體,對抗壓力


  你相信呼吸會洩漏你的情緒秘密嗎?你想想,要上台前,你會吸氣還是吐氣?完成一項任務後,你會吸氣還是吐氣?有人突然從背後拍你一下,害你嚇一跳時,你會吸氣還是吐氣?


  我們都知道,自律神經與情緒有關,當情緒緊張時,交感神經會興奮,身體會出現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腸胃蠕動變慢等現象;放鬆的時候,則是副交感神經較活絡,身體會出現血管擴張、心跳減速、血壓降低、腸胃蠕動速度加快等現象。所以掌握呼吸,就能掌握自律神經。


  當情緒緊張,像是要上台時,我們會習慣深深吸一口氣;任務達到後,整個人都放鬆了,我們會大大吐一口氣;受驚嚇時,我們除了會淺短吸氣,還會小小停止呼吸一下。呼吸確實能反映出我們內在的情緒,當緊張、驚嚇的時候,我們習慣性會呼吸;當放鬆、感到解脫的時候,我們習慣性會呼氣。情緒影響著自律神經的作用反應,呼與吸之間也是。


  吸氣的時候,交感神經較活絡;呼氣的時候,副交感神經較活絡。我們可以藉由呼吸,來調節自律神經,視個別情況做深呼吸、呼長呼短、呼短呼長的練習,讓自律神經回復到平衡狀態。


  一般來說,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大多呈現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狀態。這時候緩慢呼吸,並加長呼氣的時間,能讓身體獲得放鬆,解除因壓力過大,造成的交感神經過度活絡問題,漸漸地,自律神經便能回復到協調狀態。


  在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自然地維持著一種相對的、動態的平衡。但忙碌的生活腳步、雜亂的作息,容易打亂這樣的平衡。在無法避免壓力的現實狀況下,現代人更應該學會深呼吸、慢呼吸,以維持健康基礎,所以緩慢呼氣可以殺菌、抗病、降血壓,又延年益壽。


  關於呼吸與血壓之間的關係,在義大利曾進行一項研究。他們將高血壓病患分為兩組,實驗組每天聽音樂30分鐘,並且同時進行緩慢呼吸,把呼氣跟吸氣的時間都拉長兩倍,為期一個月;對照組則是沒有練習緩慢呼吸。


  結果顯示,有緩慢呼吸的實驗組,平均收縮壓下降三個點,舒張壓下降四個點。沒有緩慢呼吸的對照組,血壓數值沒有任何改變。所以緩慢呼吸可以降血壓,改善心血管疾病,提昇免疫力。


  所以傳統氣功之能流傳至今,總有其可取之處;一般的特點都是緩慢。呼氣緩慢可獲得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對疾病具有防治的作用。以呼吸道疾病為例,經我們的測試發現,患者大多有呼吸速度太快,或呼吸太淺,因而呼出的二氧或碳濃度不夠,也就是產生碳酸氣的酸度不夠,不能消滅呼吸道中的細菌、病毒,已致出現感冒咳嗽及氣管炎等疾病。


  讀者可以試驗呼出二氧化碳的殺菌效力,試作一深而長的緩慢呼氣。所謂深,是要用橫隔膜呼氣;所謂長,希望慢呼氣能延長四秒至八秒以上,只取其四秒之後所呼的氣。將呼出的氣量吐在一存少許清水的玻璃杯內,用手覆蓋,使杯內空氣與水搖混。將一片試紙浸入杯內水中,則此試紙變粉紅色。如將魚、蟲之類放入杯內水中,則此小生物立刻死亡。


實驗證明CO2+H2OH2CO3,呼出的碳酸氣是一種弱酸,只要CO2的濃度高於60%,就可以消滅普通的細菌,如能控制呼吸系統,就能減緩傷風感冒及氣管炎等,許多疾病。


 


<參考資料: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