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只是微血管和動脈壁會儲存過多的蛋白質。小靜脈和靜脈不像微血管和動脈,是負責把代謝廢棄物二氧化碳帶到肺部。它們基本上只攜帶「空手的」血液,也就是已經丟掉了它的營養和過剩的蛋白質,並將這些東西送進結締組織(細胞周圍的液體)中的血液。如今血液準備好回到肺部,去帶出從空氣中得來的氧氣、碳、氮和氫分子。這四個分子構成身體所有的氨基酸,而那是建立細胞蛋白質所必需的。當血液通過消化系統,它會帶走其他形成能量和滋養細胞時所需的養分,也許有一些動物性的蛋白質。


 


        舉例來說,在肉類、魚類、禽肉、蛋、乳酪和牛奶裡的濃縮蛋白,不會儲存在小靜脈和靜脈壁上,只會在微血管和動脈壁上。蛋白質沉積在微血管和動脈的基底膜上,讓組成血管的細胞受損且發炎。為了處理這些破壞和損傷,身體會使一些包括膽固醇在內的保護性斑塊附著於動脈壁的內部,以預防具危險性的血塊跑進血流中,引發心臟病或中風。另一方面,小靜脈和靜脈則永遠不會有斑塊,因為它們的基底膜不會接觸到具傷害性的蛋白質。因為這個原因,心臟外科手術能夠從腿部取出靜脈,然後使用它們當作動脈阻塞時的另條通道。然而,一旦把靜脈拿來代替冠狀動脈,它就會接觸到過量的蛋白質,結果就會開始在它的內壁形成保護性的斑塊。


 


        這個「壞」膽固醇(LDL)會預防阻塞的動脈壁流血,以及可能形成危及生命的血塊,我們可能就會知道「壞」的膽固醇是救命的膽固醇。可以詢問你的醫生,為何「壞」膽固醇只會附著在動脈上而不會在靜脈上,雖然它在動脈和靜脈的血液中都會出現。你會激發他的好奇心,去思考為何膽固醇會有這種行為,他也許會發現膽固醇在這裡並不是敵人。事實上,人體利用低密度膽固醇來治療所有的創傷,包括內部和外部的。低密度膽固醇是真正的救星。


 


        我談到因心臟病和癌症而硬化的動脈,根本不是疾病,或說得更明確一點,是種生存機制。它們擁有兩個共通因素: 血管壁擁塞及淋巴的阻塞。因為心臟細胞不會癌化,一旦它們被剝奪了氧氣一段時間,它們就會因為酸中毒而死亡或停止運作。我們說這是心臟病發作,雖然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發作」,而是缺乏氧氣。在身體其他部位,類似缺乏氧氣的環境會造成某些細胞能夠繼續生存,不過它們必須轉變成癌細胞。換句話說,癌症組織只會發生在身體的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和淋巴管)長時間擁塞的情形下


 


        蛋白質並不是發生阻塞因而造成癌症的唯一理由。特定的脂肪像是為人所知的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會讓自己附著在細胞膜中,使得細胞無法接收足夠的氧氣、葡萄糖,甚至是水分。缺乏氧氣和水分的細胞會受損,且變成癌細胞。


 


        特別是當一個人吃了精緻食物及維他命E被耗盡的產品,例如蔬菜油、美乃滋、沙拉醬,和絕大多數的乳瑪琳時,這些食物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會導致產生皮膚癌以及其他多種癌症的高風險。因為大多數動物蛋白質食物含有的脂肪,在食物烹調過程中會接觸到高溫,甚至還會額外加入其他脂肪去烹調,例如炸雞或魚條,因此當這些食物結合在一起並被食用時,就會大大地增加癌症的風險。結果就是這些濃縮的蛋白質食物和精製的脂肪阻礙了氧氣進入細胞中。


 


        根據《內科醫學總覽》(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一九九八年的報導,食用多元不飽和脂肪會使乳癌的風險增加百分之六十九。相較之下,食用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會減少百分之四十五得乳癌的風險。


 


        這種現象是很容易被了解的。一旦接觸到空氣,多元不飽和脂肪會吸引大量帶氧自由基且氧化,也就是會變得腐敗。帶氧自由基是在氧氣分子少了一個電子時產生的,這會讓它們高度反應。吃了這些活躍的脂肪,會導致它們附著在細胞膜上,這種行為就像是海面上的浮油,令鳥兒和海洋生物窒息。因此,在這類脂肪中自由基的活動會對細胞、組織和器官造成嚴重的傷害。


 


        若精製的多元不飽和油和脂肪在被食用前,接觸到空氣和陽光,就會產生帶氧自由基。而在這些油脂或脂肪被消化之後,自由基也會在組織中形成。多元不飽和脂肪非常難被消化,因為它們被從它們自然的主體中剝奪,且不再能靠它們天然的保護者、同時是強大的抗氧化物,也就是維他命E來對抗自由基;這個重要的維他命在精製的過程中被移除了。舉例來說,吃一個漢堡和一份薯條,會讓你的身體充滿自由基。然而,責怪自由基造成身體的損害,就像是責怪射殺被害人的子彈一樣;事實上,該負責任的是那個扣下扳機的人。


 


        飽和脂肪成固體狀,可在豬油及奶油中找到。它們含有大量天然的抗氧化物,能讓它們較不易被自由基氧化。因為多元不飽和脂肪是人工製造出來的,不以自然行態存在。它們無法被消化,而身體認為它們是危險的。舉例來說,人造奶油(乳瑪琳)只是塑膠而來的分子,因此特別難被消化。自由基,這個身體天然的清道夫,試著擺脫已將自己附著在細胞膜中的脂肪壞蛋。當自由基消化這些有害的脂肪時,它們同時傷害了細胞膜,這被認為是造成老化和退性疾病的主因。


 


        研究人員指出,一百位攝取了大量多元不飽和脂肪的人當中,七十八位表現出提早老化的疾病徵兆,他們看起來也比其他同年紀的人老得多。相反地,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研究飲食中的脂肪和得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很驚訝地發現,天然,健康的脂肪實際上能降低高達百分之八十得阿茲海默症的危險。這個研究也顯示,得阿茲海默症比例最低的組別,每天吃大約三十八克的健康脂肪,而比例最高的組別,每天只吃它們的一半。


 


        被不正常的自由基活動損害的細胞,無法恰當地再繁殖,而這可能削弱最重要的身體功能,包括免疫、消化、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自從多元不飽和脂肪被大規模帶進人的生活後,退化性疾病就急遽地增加,皮膚癌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多元不飽和脂肪甚至會讓陽光變得「危險」,但如果食物沒有被當代的食品產業改變或操縱,也不會發生這種事。當多元不飽和脂肪從它們的天然食物移除時,它們需要被精煉、脫臭,甚至氫化,全看它們是使用何種食物來製造。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多元不飽和脂肪歷經了化學變化,讓它們變成反式脂肪,通常指的是「氫化植物油」。乳瑪琳含有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的反式脂肪,而典型的植物酥油則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反式脂肪。


 


        你可以從食物的營養標示中了解氫化植物油。大多數的加工食品都有它們的蹤影,包括麵包、洋芋片、薯片、甜甜圈、薄餅、餅乾、糕點,幾乎所有的烘焙食品、蛋糕和冷凍麵糰、烘焙粉、冷凍食品、醬料、冷凍蔬菜和早餐穀片。換言之,幾乎所有加工、精緻、醃漬、非新鮮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它們抑制了細胞利用氧氣的能力,而那是燃燒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時所必需的。當然,細胞完成代謝過程的天性,就可能讓它們癌化。


 


        反式脂肪也會增加血小板的黏性,讓血液變得濃稠。這會增加血塊形成的機會和脂肪的堆積,導致心臟病。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八萬五千名超過八十歲的女性,發現那些攝取乳瑪琳的女性,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性。一個威爾斯的研究指出,體內人工反式脂肪和因心臟病而死亡之間有相關性。荷蘭政府已經禁止任何食物含有反式脂肪。


 


        為何談到癌症時,心臟病的危險性這麼重要? 因為癌症和心臟病有相同的成因。當心臟某部分肌肉因缺氧壞死時,心臟病就會發生。如果導致缺氧的阻塞未被移除,則無論是癌症或心臟病都非常有可能奪去一個人的性命。通常,癌症患者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失能的心臟。在我與數百位癌症患者相處的經驗中,發現他們全都深受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之苦。細胞缺氧是癌症和其他退化性疾病,例如心臟病的背後原因,這已不是新發現了。在一九三0年代,瓦伯格博士(Otto Warburg)發現,癌細胞的呼吸率比正常細胞還低。他解釋道,癌細胞在一個低氧環境中成長,而增加氧氣量會傷害甚至殺了它們。瓦伯格博士在一九三一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用兩句話來總結癌症:


        「癌症只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身體細胞正常的有氧呼吸,被厭氧細胞呼吸取代了。」


 


        其他科學家馬上跟隨亞伯格的腳步。


§「很明顯地,缺乏氧氣在使細胞癌化上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葛柏萊特博士(Harry Goldblatt),《醫學實驗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53)


 


§「缺乏氧氣意味著缺乏生理能量,會導致很多問題,從輕微的疲勞到威脅生命的疾病。缺乏氧氣與疾病之間的關聯,現在已被證實了。」------韋博士(Dr. W. Spencer Way),《美國內科醫師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Dec. 1951)


 


§「氧氣在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上扮演了中樞的角色,例如對抗疾病、細菌和病毒。」------奇德博士(Dr. Parris Kidd)


 


§「我們發現在所有嚴重疾病狀態中,全都伴隨了低氧狀態……體內組織缺氧是疾


 病的確定指標……組織缺氧,是所有退化性疾病最根本的原因。」------拉維博士


 (Dr. Stephen Levine),知名的分子生物學家。


 


§「癌症是一種身體內的氧化狀態,使得身體細胞不受生理控制地退化。」------漢立克斯博士(Dr. Wendell Hendricks),漢立克斯研究基金會(Hendricks Research Foundation)


 


§「極度缺乏氧氣,身體就會生病,而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就會死亡。我懷疑有人會對這個說法提出爭論。」------孟茲博士(Dr. John Muntz),營養學家


 


§「呼吸最多空氣者活得最久。」------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資料來源:


《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種身體的求生機制


阿育吠陀醫學醫師 安德烈‧莫瑞茲(Andreas Moritz)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