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站立

    自然站立是練習氣功的一種靜功姿勢。練習「六字真言」時把自然站立作為預備功,目的是使練功者進入氣功狀態。自然站立也要體現鬆靜自然的原則。具體要求是頭正,兩眼平視前方,兩肩鬆弛,兩臂自然下垂,胸腰正直放鬆,膝關節不屈不挺,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大腦放鬆,清除一切雜念(也不是硬著頭皮什麼都不想,而是對雜念採取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態度),只留練功一念。呼吸自然,毫不用意,更不用力,若身體放鬆不足時,可在呼氣時有意識地鬆弛一下,也可全身一起鬆,也可呼一次鬆一個部位。一般站立5~10分鐘即可。也可以各人體會為準,即鬆靜自然到感覺不到呼吸,只覺全身隨呼吸一會兒輕飄飄如入雲中,一會兒氣血肌肉自然下墜。收功時也要如此站立片刻。(1)





() 呼吸方式


    練功全過程均採用自然順腹式呼吸。人的生理現象是吸氣時肺擴張,橫膈下降,小腹自然隆起;呼氣時小腹內收,橫膈上弓,肺收縮以排出廢氣。這裡說的順腹式呼吸就是指生理的自然呼吸。加上自然二字就是強調依生理之自然,絕不要求用力鼓腹和收復。強調這種呼吸方式就避免了練功中因呼吸不當而產生不適或出偏。


    便秘或腹瀉患者及致瘡患者吸氣時可適當提肛,即肛門內收,似忍住大小便之勢。


 


() 調息


    這理的調息同人們說的練氣功「三調」中的調息是兩回事。調息是指練功過程中可能一時因意念或動作引起精神和肌體的某些緊張而需要進行調整的一種呼吸動作,目的是恢復自然站立時所建立起來的氣功狀態。


    動作: 吸氣時兩臂以大臂帶動小臂,從側前方徐徐抬起,兼保持鬆弛不上聳,肘部保持自然微曲,手心向下,兩手抬至與肩同高時(2)向面前合攏,兩手高不過眉、低不過肩(3)。呼氣時兩手指相對應,手心向下沿胸而下至氣吐盡。



    



練功要點


1. 可以按六字一次做一遍,也可根據不同的疾病,選用相關的字單獨練。


2. 呼吸用口呼鼻吸的順腹式呼吸,呼氣時配合默念字聲;呼吸氣及默念字時,要求聽不到聲音,嚴防大呼大吸。


3. 意念注意「字」的吐出。


4. 不強調呼吸與意守,但ㄧ定要自然鬆靜,呼吸深、長、細、勻。


5. 練功時間量力而行,可由幾分鐘~幾十分鐘;每日2~3次。


6. 練功時,如出現頭昏、出冷汗等症狀,應暫停練功,不可勉強。


 


    辦任何事都應講實事求是,靈活運用。練功治病也是如此。不能要求千篇一律,而應根據個人情況不同而行之。


 


 (1) 練功的順序和次數要辯證運用。


    關於順序,一般正常情況下應按五行學說中五臟的生剋順序進行練習,即每個字讀六次為一遍,或按六的倍數增加一倍至若干倍。也可依病情,在全面練習的基礎上,在著重加強練習有病臟腑相應的字若干次。其次數多少以自己的體會而定,少則不達,過猶不及。例如肝病患者,應在全面調整的基礎上,再加強肝和三焦相應的噓和嘻二字。


    《壽世保元》中說:「以呼字而自瀉去臟腑之毒氣,以吸氣而自採天地之清氣補之。」「如眼病,即唸噓、嘻二字各18遍,仍每次以吸補之。」


    這裡不但指出每種病可多唸該病相應的字,而且告訴我們最後必須以嘻字收功。因三焦主氣,所以最後用它全面調整平衡。


    關於每個字的發聲的次數,該書說:「如病重者,每字做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腑周矣。」而且「如此者三」,那就是說每個字發聲的次數多則達到150次。可見古人對發聲次數是靈活運用的。


 


 (2) 呼吸長短、動作快慢、幅度大小以自身舒適為準,不強求一致。


    這裡也要以鬆靜自然的原則來衡量,絕不要用勁吸或呼,也不要用勁鼓腹和收復。


 


 (3) 讀字時發聲不發聲也要靈活運用。


    從聲震醫學觀點出發,依據臨床實踐,初練者和有病者以發出聲音為好。隨病情好轉和功法熟練,可逐步減弱聲音乃至無聲。實踐證明,只要按照發聲的要領進行呼氣,相關的臟腑和經絡仍然有發聲時的感受。


 


 (4) 補瀉要靈活運用。


    病有虛實,治有補瀉。原則是虛則以母補之,實則以子瀉之。如心有虛證則多練與肝相對應的噓字補之,而心有實證則可多練與脾臟相對應的呼字以瀉之。補瀉的數目又以個人實際體會為準。同吃飯一樣,別人很難規定你吃多大量;所以每個字練多少次,要靠自己摸索而定之。


 


 (5) 行、站、坐、臥可隨機運用。


    本書敘述時以站立為例,實際運用時,這六個發音法,體弱病重者又可坐著、躺著練習,走路時在鬆靜自然的原則下也可練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041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