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名模熱潮,近幾年開始在台灣風靡。名模的出現,某種程度可反應現下民眾的審美觀;「姣好的臉蛋與修長筆直的腿」。可惜,我們對自己雙腿的照護遠不及對臉部的呵護! 若以臉為標準,大部份人對腿可說是幾近虐待了…
小腿浮腫 足底疼痛
兼具職業婦女的現代女性,往往家庭、工作兩頭燒,對自己的健康不免疏忽,有些婦女因為工作所需、往返通勤,一天站力超過八小時,日積月累,較易出現久站的職業傷害。根據勞委會勞工安全研究所調查,必需長時間站立工作的專櫃小姐、空服員及餐飲人員等,約有80%產生腿部腫脹、下肢靜脈曲張、足底筋膜炎、足底疼痛等症狀;下肢循環不良,甚至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現象。另外,因荷爾蒙改變的孕婦,鮮少有空閒坐下休息的老師、醫護人員或久坐不移動雙腳的辦公室人員,亦承受此困擾。
「靜脈」是專門將廢物及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臟的血管。為了抵抗地心引力,下肢的靜脈每隔幾公分就有一個「靜脈瓣膜」,就像是單向開放的閘門,只容許血液流向心臟,並防止其逆流鬱積在下肢。當靜脈壁韌性減弱,導致管壁滲漏性增加,久之便可能造成靜脈瓣膜缺損、甚至扭曲變形,使靜脈曲張現象更加惡化。女性三分之二以上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當腿部易有腫脹、酸痛、疲勞、甚至沉重感時,即使還看不到網狀血絲或青筋,就已具有靜脈曲張的初期症狀了。若是持續忽略,除了不美觀,還會產生其他的病發症,如潰瘍、流血、色素沉著等,甚至需藉外科手術去除壞死的靜脈。我們醫護人員保護雙腿的不二法門,便是工作時穿著彈性褲襪。
美腿第1步 防靜脈曲張
由於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易造成足部與小腿腫脹,輕微的水腫,可能只有酸痛、腫脹的感覺,或覺得早上的小腿較細,穿鞋子較鬆,但到了下午或晚上就會發現,小腿變粗,穿鞋子很緊。若不進行任何舒緩的措施,長時間下來,容易出現皮膚搔癢,小腿抽筋,進而會有半浮雕式、彎彎曲曲、有青有紫,貌似蚯蚓狀的「浮腳筋」,也就是所謂的「靜脈曲張」。此為不可逆的現象,一旦發生了,人體就沒有辦法進行自我修復,長期靜脈曲張,更可能導致血管潰瘍。「靜脈曲張」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女性占了八成以上,但許多人認為這只是美觀與否的問題,因而忽略預防靜脈曲張的重要性。許多愛美女性深信高跟鞋能襯托出整體曲線,在穿高跟鞋的同時,幾乎都有足部刺痛,有時痛到連走路都無法繼續的經歷,這主要是因為足部肌肉張力不夠,體重過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及鞋子不合腳等所造成,因而干擾日常的生活及行動。
起身多走動 抬腿練輕功
人類是二足動物,相較於其它生物有四、六或八條腿,我們理應更愛護雙腿,故在日常生活中可加強以下注意事項: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及翹二郎腿,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若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人,需選擇適當的鞋子及彈性襪,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
‧維持正確的走路姿勢,不彎腰、不駝背,讓雙腳平均地分攤身體的重量。適度的運動如: 走路、游泳、腳踏車,除了能改善循環外,還能降低靜脈曲張發生的速率。
‧每晚睡前將下肢抬高30-45度10-15分鐘,幫助舒緩腿部的肌肉與下肢血液的回流。
‧維持適當體重,因「過重」會為腹部及下半身帶來額外的壓力。此外「便秘」也是下半身壓力的來源,飲食多高纖、多喝水則是預防便秘的不二法門。
草本輔療 舉重若輕 漫步在雲端
初期的靜脈曲張雖不會有大礙,但長時間站立,腿部會出現容易疲累甚至酸痛的警訊,這時後可利用精油進行足浴或按摩,如: 絲柏、佛手柑和天竺葵,進而舒緩腿部疲累、減輕腿部不適,對預防靜脈曲張惡化很有幫助。
美國藥師文摘(Drug Digest)指出,原產於南歐的花竹柏,其萃取物具有血管收縮作用,有助改善靜脈曲張。除此之外,加州葡萄和薄荷也可強化微血管壁,促進血液循環;雷公根能參與膠原蛋白的生合成,增加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七葉樹能降低微血管滲漏性,對抗水腫有顯著效果,並可放鬆、安撫因腿部靜脈回流不良所造成的不適感。故可利用含有上述成分的草本輔療凝膠,同時改善靜脈曲張的困擾,及舒緩腿部疲勞的不適。在食物中,多攝取山桑子及富含維生素C的玫瑰果茶、西印度櫻桃等,亦可對抗自由基的侵害,並強化微血管喔!
足部在人體構造機能上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若是平時不注意不保養,這些擾人的腿部疾病還是很容易復發的,因此,在現今追求完美的世界裡,記得照顧面子的同時,可別忘了舉足輕重的雙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