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好或不好,至今眾說紛紜,英國《家庭醫學期刊(The Joumal of Family Practice)》八月號報導了2起因實行大腸水療而引起副作用的案例。對此,首創另類療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的艾德薩‧恩士特(Edzard Ernet)教授發表了他的看法。
大腸水療(Colonic irrigation,俗稱灌腸、浣腸)最近成了報導的頭條,關於其效果的爭論也從未休止。事實上,它能達到的功效,其實並不如宣稱得那樣神通廣大,是時候檢視是否有新的證據來支持或反證它的療效。
何謂排毒
大腸水療是一種解讀(detox)的療法,從醫學角度來看,detox有2種意思,在一般醫學來說,它指的是幫助病患擺脫藥物成癮的療程;而在替代療法來說,指的是排除身體毒素的療程。
替代療法的解毒有很多方式,從飲食、營養補給品,到蒸氣浴、耳燭(ear-candles)等,總地來說是藉由刺激身體而淘汰有毒的物質。有的排毒療程宣稱:「如果我們不透過這樣的方式將毒素排出體外,將導致健康出狀況。」然而這樣的說法,不但錯誤,而且危險。
排毒的爭議
人體內的各種器官,包括肝臟、腎臟、皮膚、肺臟等,大多都能有效地排除毒素,除非器官無法正常運作,否則這些器官和系統就是最佳的排毒專家,沒有必要再多一道排毒療程。
排毒療程的支持者,至今無法以確切數字證明這些療程確實減少了哪些、多少的毒素。要做這樣的研究其實很簡單: 選定一種毒素,比較療程前和療程後的體內毒素含量-為何這樣的研究卻從未有人做過? 我認為,這是因為研究結果無法證實排毒業者所宣稱的療效。
排毒業者所宣稱的療效,隱約給人「排毒能夠將體內被毒素汙染而產生的各種病症撥亂反正」的錯覺,人們若因此有恃無恐而過著不健康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將更大。
大腸水療的爭議
最後歡迎的排毒療程之一,就是大腸水療,在一般醫療來說,是指淨化大腸腸道的技術,使用時機如手術前。而在替代療法中,經名人提倡,大腸水療成了多種身體徵兆的解決之道,如酒精中毒、過敏、關節炎、哮喘、背痛、口臭、水腫、生舌苔、結腸炎,便秘、尼古丁或其他環境因素造成的損害、疲勞、頭痛、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失眠、關節問題、肝功能不全、缺乏注意力、心理失調、寄生蟲、類風濕關節炎、皮膚病、潰瘍性結腸炎等,功效五花八門。
然而,目前沒有任何經控制對照實驗得到的證據,證實大腸水療真的能降低體內的毒素含量;所有宣稱專業的排毒組織、排毒治療師和療法,都沒有證據支持其有效。
但有何不可? 如果我想排毒,如果我做了排毒後感覺良好,或是做完後覺得身體輕盈許多,那為何不能做? 然而這樣的想法同樣有爭議。排毒後帶來的好處,其實是建立在錯誤的印象上,覺得體重變輕也不是真的變輕,因為腸道排除物質經過幾個小時後,又會回復原樣,體重並未真的減少。
而且,大腸水療有其風險,副作用包括: 噁心、嘔吐、腹瀉、神經障礙、抽筋、刺激、電解質耗盡、水中毒、腸穿孔與感染、腎衰竭、胰臟炎、心臟衰竭等。大腸水療對於腸道內的菌是否有不良影響,同樣啟人疑慮。雖然嚴重的副作用極為罕見,但是既然沒有確切證據證實好處,還是建議不要冒副作用的風險。
關於艾德薩‧恩士特(Edzard Ernet)
1948年1月30日生於德國威斯巴登,1993年於英國艾克斯特大學首創另類療法學系,2002年於半島醫學院教授另類療法,2011年退休,目前擔任2份醫學期刊─《Perfusion》與《Focus on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ery Therapies》的總編輯。
案例1 49歲的非裔美國男性
有嘔吐、痢疾、腹部疼痛的症狀,且已持續4天。患者自述以前從未發生過此現象,最近也沒有服用抗生素,進一步詢問後,患者幾天前做了大腸水療。經檢測後發現小腸腸道有多處氣液界面擴張,治療2天後出院。
3天後患者又因類似症狀而回診,這次還有暈眩、極度虛弱,以及脫水、低血鉀、胰臟炎等症狀。經過大腸鏡檢測後發現慢性和急性發炎,經醫師診斷為「藥草中毒(herbal intoxication)」。經過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飲食也逐漸回復正常,5天後辦理出院。
案例2 31歲的非裔美國女性
因為噁心、嘔吐和痢疾被送進醫院急診,患者本身有孔羅氏病(消化道各部分持續而起伏不定的炎症),在送醫前2天曾在「淨化中心」做大腸水療,但是沒做完整個療程,因為開始15分鐘後,她就陸續出現抽筋、痢疾、噁心和嘔吐的症狀。經過緊急處理後,患者情況獲得改善,經過幾週的調養,症狀就解除了。
§資料來源: The Joumal of Family Practice、guardian.co.uk
留言列表